- · 《当代家庭教育》刊物宗[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征稿要[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方[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收稿方[05/28]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文学生成的三维解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陈郡谢氏家族是六朝最负盛名的文学世族。宋代高似孙《纬略》卷六“累代文集”条云:“晋太傅谢安生琰,琰子昆(按:昆应为混),三代为仆射,并有文集。宋光禄大夫谢庄,庄子朏,朏子瀹
陈郡谢氏家族是六朝最负盛名的文学世族。宋代高似孙《纬略》卷六“累代文集”条云:“晋太傅谢安生琰,琰子昆(按:昆应为混),三代为仆射,并有文集。宋光禄大夫谢庄,庄子朏,朏子瀹,瀹子览,览孙温,六代五人,皆为吏部尚书,并有文集。”[1]描述了陈郡谢氏的文学盛况。在自晋至陈的300余年间,谢氏一门绵延10余代,文学传统从未中断,可谓“一门文学”。西晋一朝,谢衡、谢鲲父子并有文集。运降东晋,谢氏有谢尚、谢万、谢安、谢据、谢奕、谢石兄弟,人才之盛,为他姓所不及;其子弟中尤彦秀者,则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即所谓封、胡、遏、末。晋宋之际,谢混与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蔚为文栋。刘宋之世,又有谢惠连、谢庄、谢朓,堪为文学大家;梁世则有谢览、谢举、谢侨、谢札、谢微、谢超宗、谢几卿等人。入陈以后,谢嘏、谢哲、谢贞皆因文成名。
谢氏诸贤文集众多,据现存文献仍可考知的就有别集34部、总集18部。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谢氏子弟的文学作品散亡颇多,但流传下来的仍斐然可观,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存的文章有170余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录的诗歌则有350余首。尤其可堪赞誉的是谢氏家族文学引领时代,在六朝就得到了文坛的肯定与好评。梁昭明太子萧统选辑优秀文学作品成《文选》30卷,其中出自谢氏子弟之手的就有79篇,所占比例超过了《文选》全部作品的10%。钟嵘《诗品》三品论诗,对谢灵运、谢混、谢瞻、谢惠连、谢朓等人也给予了很高评价。《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他的每一首诗传到京城,“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梁书·庾肩吾传》称美谢朓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也可见出谢氏子弟文学的成就与影响。
考较作家数量、作品数量、作品质量几个指标,谢氏家族都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世族,对六朝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陈郡谢氏家族文学研究领域,学术界已取得丰硕成果,除了大量的作家与作品研究,也不乏对家族文学的整体观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郡阳夏谢氏——六朝文学士族之个案研究》一文*程章灿《陈郡阳夏谢氏——六朝文学士族之个案研究》,载《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此文内容后录入专著《世族与六朝文学》,见《世族与六朝文学·陈郡谢氏:侨姓文学世族之个案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探讨陈郡谢氏家学门风与文学创作之关系,提供了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对后学极富启发性。近年,学术界多有从家学门风着眼研究陈郡谢氏家族文学者,但陈郡谢氏的文学门风何以形成,对此问题还缺乏深入讨论。笔者试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不同维度作出回答,探讨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文学门风的生成。
一、 时风重文学
六朝社会以士族为中心,而学术文化是六朝士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论及:“所谓士族者,起初并不专用其先代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2]可见,政治上的权势不是士族的唯一特性,学术文化更体现着一个家族的内在精神。田余庆也说:“士族的形成,文化特征本是必要的条件之一。非玄非儒的纯以武干居官的家庭,罕有被视做士族者。”[3]278由于学术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从来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是一种身份的标识,六朝士族为了维护其特权地位、傲视寒人,并在本阶层中论门户高低,于是特别强调文化差异。陈郡谢氏若想跻身最高门第的行列,自然也须具备家族文化上的优势,以形成优美之门风。
六朝陈郡谢氏是后进士族,直到东晋中期还受到旧族的轻视[3]163-165。为了提高家族地位,谢氏族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便是学术文化的选择。西晋前期,统治者重视儒学,而谢衡就“以儒素显”,因“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而官至国子祭酒。西晋后期,儒学兴复的光景消失,士人们上承曹魏正始风气,崇尚老庄,挥麈清言,任诞放达,致使玄学大兴并在东晋达到极盛,谢鲲于是一改父辈的儒学传统而进入名士行列,为谢氏家族地位的迅速提升迈出了关键一步[3]166-167。谢氏家族的真正强盛,则是由谢鲲的子侄辈实现的,正如余嘉锡所云:“至于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遏、末,争荣竞秀,由是王、谢齐名。”[4]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0/112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