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家庭教育》刊物宗[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征稿要[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方[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收稿方[05/28]
中缅边境景颇族跨境婚姻家庭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景颇族人口及分布概况 景颇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缅甸的克钦族约有100 多万人口,分布在缅甸克钦邦、掸邦。印度景颇族称为
一、景颇族人口及分布概况
景颇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缅甸的克钦族约有100 多万人口,分布在缅甸克钦邦、掸邦。印度景颇族称为新颇,人口约有5 万左右,主要聚居在阿萨姆邦。泰国清迈景颇族约有4 千左右人口。在中国,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州境内,怒江州、临沧等地州也有少数散居。国内景颇族人口约有15 万左右,德宏州内约有14 万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2017年之前的数据),主要居住在德宏州各县市的山区、半山区。德宏州毗邻缅甸掸邦、克钦邦,山水相连,且无天然屏障,通道众多,边境线长503.8 公里。中缅景颇族之间的交往,从古至今从未断过,两国边民亲如一家。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周边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生活在不同国度和近现代所经历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中缅景颇族文化的区域差异。
中缅边境景颇族与缅甸克钦族边民世代跨境而居。中国景颇族与缅甸克钦族同根同族、血脉相连,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同,文化相通,长期以来,两国边民互市往来频繁,友好相处,世代跨境而居,源远流长。历史上两国边民通婚情况从未间断,彼此可以轻松的跨出国门。因而,中缅景颇族跨境通婚历史久远,涉外婚姻现象普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和“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边民交往日趋频繁,通婚人数有增无减,两国边民亲密关系更加密切。除了经济、文化交往更加密切外,最为密切和突出的关系就是跨境联姻关系。中缅景颇族边民之间的通婚给国内景颇族家庭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在诸多影响中,家庭教育问题最为突出,同时事关景颇族长远发展进步的根本问题。因此,中缅景颇族跨境婚姻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跨境婚姻问题缘由分析
边民跨境婚姻,即中国与毗邻国边界线两侧行政区域内,有当地常住户口的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成姻亲,互通婚姻。其外籍妇女及子女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生育、社会融入等方面都很难得到国家支持和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加剧了云南边境地区国家扶贫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压力。
王晓丹[1]认为,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是典型的功利型婚姻,婚姻动机带有明显的利益追求动因。周建新[2]对于跨国婚姻中女性及其子女身份困境进行了分析。龙耀[3]分析了跨国婚姻子女教育过程中国家认同感的隐痛、政治认同感的冷漠、语言社会化之困惑。[4-6]方天建探讨跨国婚姻中带入中国的外籍子女受教育问题。但是,以上研究大多是从法律制定、制度完善、资源配置等角度来研究跨国婚姻子女教育问题,很少有学者从家庭教育、当地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出发,进而反思边境跨境婚姻的困境及子女教育问题。因此,本研究试图在此方面做一些补充。
跨境婚姻现象主要发生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边境山区一带。造成跨境婚姻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区远离乡镇中心,经济发展缓慢,资源环境条件差,缺乏发展契机,再加上跨境婚姻人群普遍是村里的低收入家庭(年均收入4000 元以下) ,经济条件比较贫困,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娶媳妇比较困难。所娶回的外籍女性,家庭情况更差,受教育水平更低。调研数据表明,跨境婚姻家庭中双方配偶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年上下,外籍配偶为3年。这样组成的家庭是当地最弱势的人群。他们缺乏谋生必要条件、人力资本和发展的手段,只能从事农业劳作,其后代同样是低学历、低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跨境婚姻的共同特点,嫁进来的缅甸媳妇文化程度大多是小学水平或文盲,无法辅导子女学习,都无中国户口,办不了身份证,给自己及家庭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不便,几乎都成为扶贫的重点和难点。缅甸媳妇的共同心愿就是解决中国户口,从丈夫角度来说,个别的是弱智、残障人士或者是离婚的。为什么娶缅甸媳妇?一是原因是花费较少,相对便宜;二是国内的本民族姑娘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并且嫁给内地或外族的人较多,景颇小伙子只能娶缅甸媳妇;三是缅甸政局不稳,战事多发,较动乱,生活困难,而中国生活安定。因此,缅甸姑娘愿意嫁到中国来,嫁给中国小伙子,这是绝大多数缅甸媳妇的真实想法。另外,部分人为了生存、生活或逃避缅甸婚姻,大量的缅甸媳妇嫁进中国。这给中国景颇族家庭带来了诸多影响。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21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