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家庭教育》刊物宗[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征稿要[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方[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收稿方[05/28]
大学生家教保姆化现象成因及影响基于家庭工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80后一代父母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寻找教育辅导途径以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滋生了一个“无形”的教育市场。相较于正规的教育辅导机构,大学生
随着80后一代父母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寻找教育辅导途径以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滋生了一个“无形”的教育市场。相较于正规的教育辅导机构,大学生家教因其掌握课业知识、与孩子年龄差较小容易拉近距离、薪资低等原因,颇受家长们的青睐。传统家教的职责是辅导孩子功课,然而如今很多家教除了承担教育职责外,还承担接送、陪伴孩子等生活职责,这种现象便被称为家教保姆化。这无疑会为正常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带来新的影响。现阶段对于家教保姆化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客观事实陈述层面,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保姆型家教与家庭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影响。本文试图从“家庭/工作冲突”理论的角度分析家教保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家庭产生的影响。
一、基于“家庭—工作冲突”理论视角分析家教保姆化现象产生原因
“家庭/工作冲突”指家庭和工作两个不同的范畴间相作用后产生的难以调节的和处理的矛盾[1],这一冲突究其根本是一种角色上的冲突(kahn,1964)。角色冲突是指由于个体需要去承担两种不同角色,但是由于两种角色不能共存而导致冲突[2],换言之,个体不能同时很好地兼顾两种角色。继kahn之后,Greenhaus和Beutell(1985)把家庭/工作冲突定义为“一种角色间冲突的特殊表现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的角色压力不可调和”。反观现实,家长同时承担着家庭和工作角色,他们必须将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分配以避免角色间发生冲突。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多重因素使得“家庭/工作冲突”普遍存在,甚至工作角色占据了压倒性的主体地位。
(一)部分80后家长缺乏承担家庭角色的时间和能力
作为“独一代”的80后家长不仅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下承担着巨大的生活与教育支出等经济压力,而且在从业者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工作竞争压力与工作负担空前提升,据相关报告[3]显示,超80%的白领都存在加班现象,有高达27.02%的白领每周加班时间长达10小时。因此对于大部分处于事业上升期且负担着巨大生活经济压力的80后家长而言,需要更多的时间发展工作,这进一步加剧工作与家庭间的不平衡。
而独一代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群体特点。80后家长作为家中独苗,父母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各项要求,使得他们在生活、心理上的独立性较差,十分依赖祖辈,因此相当一部分80后家长尽管生理年龄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没有成功过渡到“父母”的角色,遇到问题时仍旧依赖祖辈的支持。另外,独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父母的行为是他们教育经验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更新的情况、问题。访谈结果显示,很多父母缺乏相应的教育经验、知识,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总之他们不仅缺乏独自承担家庭角色所需的能力,还严重缺乏提升能力所需的学习时间、甚至是陪伴孩子的时间。因此家庭角色的缺位让家长们不得不寻找相应的替代者,这样,时间较灵活且价格不高的大学生家教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之一。
(二)角色冲突双方具有双向性
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间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两种角色间的矛盾得以平衡解决的时候,个体生活满意度才会提升(Greenhaus,kopelman;1983)。80后父母在社会、自身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在工作角色上,尽管提升了工作满意度,但同时也忽略了家庭角色的承担,降低了家庭生活的满意度,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工作满意度,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孩子在学龄期的不同阶段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家长时间有限,不能及时为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心理状况不佳、学业进展不顺利或者无人看顾的状况发生时家长会尤其焦虑,产生自我矛盾,严重影响家庭生活满意度,也会进一步影响工作表现。相较而言,工作角色往往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家长在努力保证工作时间、工作满意度的前提下,会积极寻求外界援助代替他们承担部分家庭角色,从而尽量达成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平衡。
二、保姆型家教:平衡“家庭—工作”冲突的外援
由于家长“家庭—工作冲突”难以调节,需要寻找外界援助以达成工作与家庭角色的平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代替家长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特定需求。而相较于祖辈和正规化的教育辅导机构,大学生家教薪资要求不高,时间灵活、易于孩子亲近等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教育、还有部分生活需求。在研究中,大部分儿童均处于学龄期,他们需要监护人更精心更有效的陪伴,而大学生家教因其年龄与学生相近,自身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社会化程度等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龄期儿童的各项需求。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223/718.html
上一篇:当代欧美戏剧艺术构思的演变轨迹
下一篇:做孩子心理状况的评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