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08: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赢过对手、获得成功,却常常忽视了如何教会孩子面对失败,以至于孩子认为自己只能赢、不能输,在失败面前情绪失控、拒绝承认甚至逃

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赢过对手、获得成功,却常常忽视了如何教会孩子面对失败,以至于孩子认为自己只能赢、不能输,在失败面前情绪失控、拒绝承认甚至逃避退缩。

案例一:家里的“第一名”输了

有一天,小硕妈妈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孩子从大课间开始就一直趴在座位上哭,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原因是他在拍球比赛中输了。小硕情绪激动,边哭边喊:“我没有输!我不玩了!”然后就回到座位上哭个不停,无论老师和同学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妈妈说小硕从小就不肯输,比如和爸爸一起下围棋,输了就哭哭啼啼,不肯再下了。为了鼓励小硕继续学围棋,妈妈就让爸爸每次都故意让着他。爷爷奶奶也很配合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经常夸赞他:“今天吃饭比赛你又是第一名!”“我家小硕画的画是全世界最漂亮的!”

案例二:优等生被考试打败了

九年级的小印已经整整两个月没去上学了,她说一想到学校就心跳加速、头皮发麻,晚上也经常梦到与上学有关的情景,梦的具体内容记不清,只记得焦虑、恐慌的感觉。其实小印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列,上学期期末考试,她出乎意料地考了初中以来最差的成绩,年级排名下滑了60 多名。小印认为同学们一定都在看自己的笑话,之前对自己赞赏有加的老师肯定也很失望。小印的目标是稳定在年级前20 名,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这次考试遭遇“滑铁卢”让她不敢再考虑未来,在她看来,如果考不上最好的高中就是失败者,人生便没有了意义。眼看小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门,父母急坏了:“没考好就快马加鞭地追一追,离中考还有半年的时间,还来得及。如果你这么天天在家待着,就真的没希望了呀!”小印一反“乖乖女”的形象,对父母吼道:“你们就知道逼我,你们只在乎我的成绩,从来就没有真正爱过我!”

一、“输不起”是抗挫力差的表现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在一两岁时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由于缺乏对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尤为“好胜”,如:“我的需要必须马上被关注”“你必须认可我”。四岁左右的孩子逐渐出现“外在认知”,即从别人的眼中来确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因此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受到别人的表扬,说明自己是最棒的,如果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认。

“想要赢”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它能为孩子的成长助力,成为他们努力尝试和克服困难的动力。但是“输不起”是抗挫力差的表现,抗挫力指一个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能承受打击,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长相,应对挫折的能力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抗挫力差的人无力应对困难和挑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看重与他人的比较,“赢”是努力的唯一目的,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人超过;(2)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信只有“赢”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才能得到父母的爱;(3)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容易关注消极面,一旦“输”了就会自信心崩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4)无法接受“输”的结果,失败后歇斯底里地发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赢”甚至摧毁对方,或者情绪低落、萎靡不振,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二、孩子“输不起”背后的家庭教育

心理学家指出,抗挫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起来的,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1.没有原则地退让。

“输”了之后产生沮丧的情绪是一种本能,但父母常常不忍心看到孩子哭,会想:“他还只是个孩子嘛!”“就是玩游戏而已,孩子开心最重要,还是让让他吧。”“要是他输了之后失去自信心就不太好了。”怀着这些想法,父母常常在行动上装作不经意地输给孩子。大人的故意“放水”让孩子顺利地“赢”,但也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情绪控制能力、反思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一旦孩子习惯了“赢”,就难以承受“输”带来的挫败感。正如小硕的妈妈所言,“孩子不能承受失败”在小硕很小的时候就显现了,在家里下围棋要赢,吃饭要赢,长此以往,就无法面对输的结果了。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qikandaodu/2021/0611/1372.html



上一篇:习近平劳动观解读
下一篇: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