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家庭教育》刊物宗[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征稿要[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方[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收稿方[05/28]
''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唐宋时期的家庭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引言 我们常说,小孩子表现出来的言行,就是家庭以及父母的缩影,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大致判断出父母的德行、处世态度,因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现代社
引言
我们常说,小孩子表现出来的言行,就是家庭以及父母的缩影,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大致判断出父母的德行、处世态度,因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年轻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未来成长,想尽了一切办法——课后辅导课、学习兴趣班等等。古时候的父母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样操碎了心,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唐宋时期的家庭教育。
一、家教特点:帝王家完整的教育体系,科举制度引发读书热,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因为古代社会实行封建统治,社会地位等级制的上层统治理念导致人们必须重视宗族内的下一代教育,与当代人重视几口之家的观念不同,古人重视同一血缘同一姓氏的宗族氏族,而宗族长老对家族内的下一代孩子的教育负有重要职责。而作为当时社会最大的宗族——皇室家族,它的下一代教育同样如此,不但肩负着将宗族兴荣的责任,还有治理天下,传承万代的重担。
当时间的尺度走到大唐时,帝王家族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家庭教育结构。有负责太子殿下文化课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左右两春坊,有负责太子政治教育的机构——詹事府,如果太子行为上有出错的地方,詹事府就有职责劝导。
为了让下一代的文化知识更渊博,弥补继任者难以走出宫门的缺憾,统治者还专门建造了图书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的珍稀孤本,只有皇族能借阅。
到了宋朝,为避免像唐后期东宫机构形同虚设的事情发生,统治者决定在东宫建立资善堂,象征着东宫从此有了可以参与朝廷政论的权利,而主导者就是太子殿下,相当于一个小朝廷,让太子提前熟悉管理国家政务。
两汉时期,朝廷选拔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察举制、征辟制,看重舆论评价以及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同时也埋没很多怀有大才能办实事却出身寒门的人。
隋朝以来,科举制度逐步完善,不拘你是商人地主身份还是乡野平民,都可以参加科考,入朝为官。士农工商,士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家族内能有一位士人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意味着从此门楣改换。家底好的富人一族或与几家富人合作,出资开办学校,邀请当地才学大家来教导下一代。
''礼''是一种思想观念,行为礼仪,是人们德行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礼教''就是用明文规定的条框来规束人们的举止,甚至思想。
大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从女子可以穿胡服可以骑马就能看出,而唐后的宋朝统治者轻武重文,读书人追着统治者的脚步,专注研究典籍经义,国民的学术风气空前提高。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等是那个时代璀璨的文学成果。那些大家认为,人们应该去掉自己的''人欲'',规范德行,提出了一系列规定要劝戒人们的日常举止,这些思想也随着老师的日常教授被灌输到授课中。
二、唐朝的家教:注重德行教育,积极鼓励家族下一代参加科举
创下贞观之治之功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对待下一代继任者的教育问题上尤为重视,不但开设专门让皇家子女学习的机构——馆学,还建立了国子监、太学等教育机构,将统治阶级的教育和下层的寒门出生的学生教育严格区分。李世民还亲自总结教育经验,著书立说,传给后人。
重视教育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尊重老师。这主要体现在,能担任太子的老师的人必定是全国上下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的人,而学生尊重老师也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比如太子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向老师请教一二,在写信的时候必定在前面写上''惶恐'',完了末尾还要加上''惶恐再拜'',以示对老师的尊重。普遍认为古圣王都是由好老师教出来的,没有谁可以自学成圣,为了太子能承担起国家的重任,统治者决心恢复前朝''三公三少''制度,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
谨慎选择老师,严格教育学生。统治者吸取大秦二世而亡的教训,认为周围人的品性会影响到太子的性格形成以及以后的处世态度,因此自己的为太子选择老师的时候,要充分考察后选择的品行道德。同时,考虑到太子的身份特殊,比起能在外自由行走的平民百姓,太子一生下来接受的便是最好的,由此变得不知道外面百姓的生活情况,未来在颁布政令的时候束手束脚或无法执行,便提倡要严格教育,克服骄奢。
宰相房玄龄幼年时便以父亲为榜样,清白做人清白做事,''清白''二字,他践行了一生。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尤为重视,他担心子女因为自己的关系到处欺负别人,养成不好的品行和习惯,经常劝诫他们,同时收集当时名气颇高的家训,亲自写在家里的屏风上,让孩子们每人选一个摆在房里,希望用此来时刻提醒他们。作为大唐的宰相,朝廷的肱骨之臣,房大人是非常忙碌的,然而即使再忙,他也要抽时间亲自考教孩子们的学问,抽查他们对家训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0/102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