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缺位,有效的陪伴方式,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0 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近武汉多地实行“爸爸接送日”,也就是每月的8号,由爸爸接送娃,同时组织爸爸家委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这就是用一种形式强制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孩子

最近武汉多地实行“爸爸接送日”,也就是每月的8号,由爸爸接送娃,同时组织爸爸家委会、爸爸亲子日、爸爸才艺比拼,这就是用一种形式强制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孩子的教育,爸爸不能缺位,父爱无声却影响深远,那么父亲又肩负着家庭经济重担,又要有效陪伴孩子成长,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两者兼具,家庭幸福呢?

一、父亲代表社会规则和秩序。

在心理学中,父亲是代表一种社会阉割。这里的阉割是指用社会的规则和次序来塑造孩子的社会性。父亲的存在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代表着社会对孩子的要求。

举个例子:孩子在外边跟别人打架,然后回到家里,父亲一定会告诉他的社会生存策略,要么还击、要么忍受、要么合理化解释。

母亲是一种照料和哺育的功能,孩子打架回来更多是关心孩子是否受伤,衣服裤子脏了没有。更多是人本能性的生存需求,与父亲的功能完全不同。

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大的缺失就是一方的缺位,造成孩子在早期性格的养成中,单方面功能的缺失。

如何你发现孩子出现性格懦弱、胆小、爱哭等,不要轻易去指责孩子,更应该反思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哪一方的教育功能性缺位了。

二、父亲代表权威和社会认同感。

都说父爱如山,那么如山的究竟是那份深层次的爱,还是爱的背后,获得一种权威的认同和保护。

很多孩子从小缺少安全感,但是深究安全感产生的原因,你会发现与爸爸的暂时性缺位有关。

例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别人抢走了你的玩具,其他小朋友可以用哭的方式吸引家长,或者心理觉得有爸爸在,他能保护我,底气就会硬朗。

而爸爸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即使受了欺负,回家爸爸也不在身边,那种精神上的依赖和支持力量就会减弱,说话也没底气,慢慢地,性格中隐忍的部分多一些。

三、夫妻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

爸爸的角色不仅是塑造孩子早期性格的重要支柱,也是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基础。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关系中,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但是所有关系都是建立在夫妻关系之上,爸爸和妈妈有着良好的性格,包容的心态,相互关爱和支持,即使爸爸短暂缺席孩子的成长,妈妈的心情也是喜悦而平静,也会尽自己所能创造快乐的母子关系,陪伴孩子一起等待爸爸的回归。但是爸妈关系紧张,到处充满着争吵,家里浓浓的火药味,妈妈的心情是压抑、委屈、愤怒,那么长期积压之后,一定会发泄在孩子身上、老人身上。你想想这个家还能平静地过下去吗?

所以,爸爸们,首先要爱自己的老婆,在家里不要用你的权威讲大道理,老婆她不喜欢听,你给她一个拥抱能化解好多冲突,儿子也不喜欢听大道理,你和他像兄弟促膝长谈,他才当哥们般地认同你。

本文为@思维启明星原创,欢迎关注我,提供更多中小学心理教育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作者,秒删!#关注儿童教育#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310/809.html



上一篇: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一篇:家庭教育36计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