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无私的父母,养出不懂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2 05: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导读: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父母之所以选择要孩子,既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防老或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之后报答自己的生养之恩,但无论为人父母生育孩子的目的

导读: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父母之所以选择要孩子,既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防老或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之后报答自己的生养之恩,但无论为人父母生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孩子都应该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大家都知道“知恩图报”,这个成语,意思就是别人帮助了你,你当记得,日后报答人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在所有的恩情中,父母的养育之恩无疑是最重的,重于泰山。

有一句话“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然而现实生活中最让人寒心的是,有很多的父母用尽一生心血,耗尽毕生能力,却培养出了白眼狼。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可是孩子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只有孩子学会感恩,他们才会正直、善良、有责任感。

可是,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爱本是美好的,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可是,如果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有一句话“惯子如杀子。”

过分溺爱会泯灭掉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和担当之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可说:“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骁林是农村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务农,没什么本事。可是,对于骁林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父母从来都不亏待,家里再拮据,也要省出钱给骁林用。

骁林的父母非常爱家里的这个独子,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把骁林供上大学,脱离农村。上了中学的骁林外貌看着几乎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他向父母要电脑,没有钱,父母就借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他说哪件衣服漂亮,父母就给他钱,让他去买……

可是后来,骁林因为成绩不好,辍学了。他每天只知道沉迷于游戏,农活也不干,东溜西走不务正业。父母看着骁林这个样子,悔恨交加,但是,苦于自己爱孩子,又无可奈何。

骁林的父母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一腔热血培养出来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感恩于自己的父母,反而凡事都对他们充满了埋怨与仇恨。埋怨他们赚钱少,埋怨他们不能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经济生活,也埋怨他们无法给自己的前途铺路,诸此种种。

确实,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真正的爱孩子,并不是让孩子十指不沾阳春水,甜甜蜜蜜的在蜜罐里长大,而是让孩子适当的吃苦,帮助孩子建立抵抗人生风雨的能力。

如果父母一直对他们无条件地付出,他们会认为你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透支的信用卡,而不是需要他们尊重和敬爱的对象。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是要有尺度,爱得适度,就会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而如果爱得没有了界限,就会变成人生中的暴雨洪水。

养出一个不懂得感恩、不知道爱父母尊重父母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父母一味地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这无疑是溺爱,会使得他们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地膨胀,而这种溺爱绝大多数情况下便会助长孩子心底的贪婪。

孩子因为过度贪婪而心生恶念,弑母杀父的案例,或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案例,包括对父母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的案例,在当下新闻媒体的时代里并不罕见。

而那些出现在新闻里或是出现在你我身边的,一幕幕让人发指的案例,不能不为我们敲响时代的警钟:父母对孩子的爱值得深思。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算没有能力给,出去借也要满足孩子的欲望,这样的父母不是爱孩子,而是给孩子铸造了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深坑。有朝一日,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了,那早年付出的爱,就会变成对父母的怨恨。

心理学揭示:一个人在环境中越是觉得自己可以左右一切,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越强烈。

我身边便是有这样的案例,孩子小一点的时候,父母倾尽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以及物质,无论需要什么,父母都尽可能的提供。

小到生活中穿名牌,用高端产品,大到不管是买钢琴还是报舞蹈课,不管是买电脑还是报绘画班,孩子不理智的冲动,比如上两堂课就不去了,钢琴用了一到一个月就再也不看一眼了,父母也是格外包容,然后给他换其它感兴趣的东西。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402/978.html



上一篇:家庭教育中也有“权力之争”,孩子逆反,父母
下一篇:家庭教育警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设限!家庭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