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家庭教育|各位家长,“穷养”的教育方式,后果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7 04: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颜氏家训》里有句话是:“教子婴孩,教妇新来。”上半句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从婴儿开始。可见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 而现代有个普遍教育观念是:“穷

《颜氏家训》里有句话是:“教子婴孩,教妇新来。”上半句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从婴儿开始。可见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

而现代有个普遍教育观念是:“穷养儿富养女”,因为父母们大多觉得,男生长大后要奋斗,小时候穷养,他将来才能知道挣钱不易;而女孩未来要嫁人,富养才能培养她鉴别事物的眼光,开阔眼界。 这样的“男女有别”教育真的起作用吗?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怕是还没培养起孩子理念,孩子就先出现心理问题了!

父母的“贫穷观”,或许影响孩子一生。小时候形成的三观,长大后试图摆脱改变,可能也无济于事。父母的思维方式,通过每日沟通,传递给了孩子,这是学校教育无法触及的原始地带,却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1 自卑

经历过贫穷的父母一辈深信,物质的匮乏能够教会孩子吃苦奋斗,不能贪图享乐,但却忽视了同时带给孩子的自卑与懦弱。

穷养会养成孩子穷眼界和穷格局,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只会不断在经济方面省钱,让孩子觉得“享乐”是错误思维、父母不能强调物质匮乏孩子才会吃苦,穷养会带来负面效应。一旦孩子和同龄人对比,处事方式、思想格局明显不同,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穷不过是一时的,自卑却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02 贫穷消费观

当孩子被父母告知买玩具、漂亮衣服是浪费钱,不仅抑制孩子该有的天性,还会使得孩子不知不觉认为家里存在经济负担,只有自己懂事,不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才能缓解父母的压力,这就是典型的“懂事的让人心疼”。

即使孩子长大,赚大钱出息了,花钱也会畏首畏尾,因为从小就没有花钱的概念,不舍得乱花钱,质量好昂贵的东西不舍得买,便宜的东西买了感觉就是省钱,事实确是一分钱一分货,廉价的物品质量不高很快又要重新买。经济穷或许只是阶段性的,心理上的穷却会穷一生。

03 缺爱缺安全感

经济上不给孩子过多的零花钱,教育孩子不能乱花钱;而陪伴中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很小就让孩子学会“万事一个人”,遇到困难也只能自己解决。孩子渴望被重视,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长大后会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愿意和别人谈及自己的家庭、过往,而一旦有人对孩子有稍微多的关爱呵护,孩子就会感激不尽,这就是缺爱的表现。

04 亲子关系破裂

小时候被不断压抑天性,孩子会心生苦恼、不安、甚至不满。等孩子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意识到“穷养”的负面影响后,会埋怨父母,可能会迎来更激烈的叛逆期,试图摆脱束缚的家庭,摆脱顽固的父母,造成亲子关系的破裂。

其实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富养”,并不是用钱堆起来的“富”,教养上的“富”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尽全力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才是孩子最大的财富,如影随形伴随孩子的一生。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407/998.html



上一篇:校外培训能代替家庭教育吗?
下一篇: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抢在起跑线, 倒在赛中间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