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家庭教育》刊物宗[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征稿要[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方[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收稿方[05/28]
家庭教育贯穿父母强加的恐惧和欲望!中国“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老话说:“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这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显得特别悲壮。“我是为你好!”这是父母最爱对孩子说的话,用心良苦。 我做了父亲后,也忍不住要对女儿这么说,但
1
老话说:“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这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显得特别悲壮。“我是为你好!”这是父母最爱对孩子说的话,用心良苦。
我做了父亲后,也忍不住要对女儿这么说,但还是吞了回去。青出于蓝的根本前提,还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升级与迭代,否则还会是老样子,还会是我当初的循规蹈矩、固步自封。
父母设定的教育模式必须是开放式的,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挤压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恐惧和欲望,以及由此转嫁给孩子的恐惧和欲望。
恐惧和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安全的保障,但更多时候则是破坏力很强的,容易摧毁孩子的自信、自由和自立。
法律意义上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时间不算长,而心理上、文化上的教育时间则可能笼罩孩子一生。
2
“己所欲,施于人”的情况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获得成功的经验,强加于孩子,在这点上,“海淀黄庄(中关村)爸妈”是典型案例,以至于抬高了海淀整体高考分数,影响力不可小觑。
与此同时,父母“己所不欲”的,也强令孩子“不欲”。比如,霍金老爸认为学数学找不到工作,于是霍金被迫选了物理。
而判定标准必然是结果导向:海淀考生高考高分,霍金成为物理学巨匠。而这些传说也就不胫而走,成为影响家庭教育的指针。
考生没有在高压下离家出走,霍金没有拒绝物理而是乐此不疲。家长在让孩子“听话”时,恰恰忽略了这两个条件和前提。
父母的意旨成为孩子的意愿,由此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是教育的成功吗?我怀疑这是偶然。
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当两者抵触时,孩子又一次错过了自信、自由和自立的机会。
3
我认为,寻找孩子的兴趣和愿望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到“寻宝”活动中,也要共同承受可能发生的兴趣、愿望失败。
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父母要与自身的恐惧、欲望共存,从而实现自我救赎、解脱。
从根本上讲,父母施加的影响很可能与孩子的内在诉求没什么交集,而且还可能破坏“寻宝”过程。
与孩子一起飞翔,才是作为“寻宝人”的父母最有意义的教育。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408/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