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家庭教育》刊物宗[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征稿要[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方[05/28]
- · 《当代家庭教育》收稿方[05/28]
国产家庭教育剧的那些套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纵观近两年教育类新闻,“海淀妈妈”、“牛娃”等新闻席卷着各大网站,教育类家庭剧也随着社会情绪成为热门题材。从在留学、高考、中考延伸到了幼升小、小升初。近期,《小舍
纵观近两年教育类新闻,“海淀妈妈”、“牛娃”等新闻席卷着各大网站,教育类家庭剧也随着社会情绪成为热门题材。从在留学、高考、中考延伸到了幼升小、小升初。近期,《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的热播,也成功将“教育内卷”、“鸡娃”、“分数与快乐,哪个更重要”等大众关注的话题顶上热搜榜。
能看出随着国民生活的逐渐提高,中国式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越来越强烈,“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养娃理念似乎也更加根深蒂固。而扎堆的教育题材剧也导致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消耗了一部分观众的观看热情,也折损了该类型剧的好口碑。
国产家庭剧从贩卖“焦虑”开始
教育类家庭剧大多都是在“家庭烟火气”和“教育硝烟”中构建出来的,但所有矛盾的爆发点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那就是“升学焦虑”。升学意味着孩子身份的转变,也意味教育节点的到来,代表着孩子能否打开上升通道,在起跑线上高人一等,为将来的人生铺好路。为了把孩子送进名校,家长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往里挤。
在《虎妈猫爸》《三十而已》中,为了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可以搬离宽敞豪宅住进“老破小”,放弃高薪职位回家带娃,节衣缩食硬闯“太太圈”。而在《小舍得》为了拉近孩子的智商差距,家长们开始在校外努力,百般求人挤进“金牌班”。在面临初升高时,《小别离》的家长们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是要让孩子在国内上名校高中,还是与世界接轨好为挤进世界名牌大学而提前准备。
其实大部分家长的“焦虑”都来自于“比较”,小时侯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这样的话,“你看看人家谁谁又怎么样了”,“别人家的孩子”仿佛成为中国每个家庭的一个隐形的标杆,这种通过对比他人来找寻自我定位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中国无数家庭教育的常态化模式。家长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可却无法接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或是没有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标。
而这种“竞争心态”其实还是源自于成年人本身,当工作、生活、婚姻都成为成年人攀比的战场,在有了孩子之后,硝烟就弥漫到了孩子身上。滑稽的是在这样扭曲的心理作祟之下,教育焦虑也从个体家庭蔓延成一个社会现象,而“贩卖焦虑”则成为敲开了收视流量的一扇窗,焦虑感越高,收视率越高,收视率越高,焦虑感越强。周而复始,“贩卖焦虑”似乎成为教育题材剧必须走的一个套路公式。
“虎妈猫爸”成为固定搭配模式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孩子的成长历程是不可逆的,每个家长都和电视中的主角们一样,倾注心力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粘贴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不要走弯路。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家庭教育剧往往也抓住这些不同来增加戏剧冲突,“虎妈猫爸”的组合也成为近几年家庭中热门的搭配模式。
《虎妈猫爸》从剧名中就直接将这种理念传达了出来,剧中,茜茜被爷爷奶奶当作小公主一样带着,习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而妈妈看着身边孩子已经掌握很多知识为升小学做足了准备,自己家孩子还什么都不会,急着启动拔苗助长计划,可这样的方式与猫爸崇尚的健康快乐理念不同,于是“虎妈”开始猛抓学习,“猫爸”开启各种庇护。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小别离》《小欢喜》中,海清饰演的童文洁在孩子升学路上紧盯学习,黄磊饰演的方圆则在母子之间各种来回周旋。线下热播剧《小舍得》中也存在这样的家长,打“鸡血”的老妈整天给儿子规划学习,而贪玩的老爸只会带着儿子玩游戏上分,最后的结局也如大众预期,两人都挨老妈的批评教育。
现今家庭剧中只要脱离了“虎妈猫爸”这种设定,似乎都成了问题家庭,比如《小别离》中方小宇的家庭,《少年派》中的钱三一家,《陪你一起长大》中的新月家等等。可真是妈妈们更不可理喻吗?她们的不可理喻大多数来自于爸爸们对孩子教育参与度少,在绝大多数家庭,妈妈一个人操心着孩子的所有,因为承担得多自然念叨得也多,而只陪玩的爸爸们就变成了善解人意讲道理的老好人。若让他们互换一下角色,让爸爸一天都围着孩子转,“猫爸”也会变“虎爸”。因此,“虎妈猫爸”的设定传递的不应是“妈妈更不讲道理”的偏见,而是应该思考,是否这是男女传统的角色设置与社会不公延续到家庭教育中了。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426/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