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专家谈“鸡娃”:家庭教育“学校化”、知识化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7 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化',家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朱永新说。 5月11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举办的“科技助力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化',家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朱永新说。

5月11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举办的“科技助力,以爱赋能——家庭教育开启新征程研讨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通过视频分享指出,很多父母逼着孩子去上很多补习班、做大量练习题,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会上,多名专家学者指出,“鸡娃”式家庭教育不可取,家庭教育不应该“学校化”、知识化。同时,专家们都强调了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亲子陪伴,以及让孩子获得自主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应学校化、知识化

当下,“鸡娃”“内卷”成为讨论教育问题时绕不开的几个词。朱永新认为,“鸡娃”的背后是家庭教育开始“学校教育化”,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家庭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与父母构建起良好的家庭关系。

朱永新作视频分享。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摄

类似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师大特聘教授孙云晓也指出,现在的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存在一个很大的偏差,即家庭教育学校化、家庭教育知识化。

“家庭教育有成为学校教育附庸的趋势。家庭变为课堂,家长变成老师的助教。”孙云晓说,家庭是以生活为依托的,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一个人既需要知识教育,也非常需要生活教育。

他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大家居家学习、办公,按说这是家庭团聚的好机会,可很多家长盼着学校开学,“神兽归笼”。这个现象就反映出家校合作出现知识化、技能化倾向或误区,非常值得反思和警惕。

现在很多中小学父母为自己不会辅导孩子做作业而感到焦虑。对此,孙云晓却认为,家长不会辅导孩子作业很正常,因为这本就不是家长的主要任务。父母教育孩子也并不一定要靠学历、地位或者收入,而是要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教孩子做人。

“今天的父母非常焦虑,害怕自己的孩子一旦上不了重点小学、中学,未来就完蛋了。实际上并不会如此。”孙云晓说,“家长想让孩子上课外班、上好学校,这些都可以理解,但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单纯追求知识、追求高分数、追求高学历的孩子,未必能够获得幸福,未必能获得家长所期望的那种成功,甚至可能埋下意料之外的危机。”

朱永新也提到,“作为父母,最关键的不是要去帮助孩子批改作业、不是帮助孩子在分数上赶超别人,也不是帮助孩子进好学校、找好工作,而是让孩子有好的人生态度、能获得幸福感。”

科技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科技赋能教育”是当下的时髦话题。科技的加持能否缓解教育焦虑?科技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一方面,当前家庭教育迎来立法完善等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科技发展等带来的诸多挑战。

孙宏艳指出,随着科技发展,成年人越来越难以理解新一代的孩子,因为网络原住民一代有很多自己的语言和词汇,且他们的交往方式往往是成年人不了解的。再加上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亲情鸿沟变大。

谈及科技的影响,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撰稿人、主讲人,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博士罗静指出,线上教育永远都应该是线下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不应该成为主体的教育形式。

罗静认为,科技、线上教育最好的一个作用是让资源更均衡,让教育更个性化。不能让科技应用看似在助力减少教育焦虑,实则增加焦虑。

家庭教育到底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到底怎么做才科学、有利于孩子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帮助所有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要让刘翔成为姚明,也不要让姚明成为爱迪生。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朱永新认为,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去悦纳自己、超越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考试机器。

孙云晓认为,家长首先要树立好的榜样、做好的示范,要与孩子多交流、游戏,要带着孩子阅读、运动、做家务,让家庭更像家庭,家人相亲相爱、向上向善。

文章来源:《当代家庭教育》 网址: http://www.ddjtjyzzs.cn/zonghexinwen/2021/0517/1256.html



上一篇:“红色百年 立德树人”2021年徐汇区家庭教育宣传
下一篇:李玫瑾:家庭健全≠家庭教育健全,看曹骏王一

当代家庭教育投稿 | 当代家庭教育编辑部| 当代家庭教育论文发表 | 当代家庭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家庭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